专注于为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服务

2025年9月24-26日 | 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

...
2025年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将于2025年9月24-26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举办。
请点击报名参展
行业新闻
企业新闻
市场情报
技术新知
研发设计
材料

上海医疗器械博览会|脉冲消融哪家强-三巨头的对决

上海医疗器械博览会了解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房颤患者数量的激增,脉冲场消融(PFA)技术凭借其高安全性和高效性成为电生理领域的“颠覆性创新”。

医疗器械博览会|国产电生理逆袭:从技术卡脖子到市占率45%的突围密码

医疗器械博览会了解到,“进口导管价格从6万砍到2.8万,国产份额从5%飙升至45%”——这场持续十余年的电生理战役,不仅是中国医疗产业的突围史,更是一场技术主权与市场规则的博弈。

阅读更多

2025上海医疗器械展|AI赋能临床应用革新:强生Monarch Quest机器人技术解析

2025上海医疗器械展了解到,肺癌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健康挑战之一,早期且准确的诊断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中国医疗器械博览会|富士康,杀入高端骨科器械

中国医疗器械博览会了解到,3月7日,工业富联(即富士康)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富联裕康医疗科技以分期支付方式完成对广州市天鹰精密工具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天鹰精密的整体估值不超过4.39亿港元(4.08亿人民币),这标志着富士康正式进入高端骨科器械上游领域。

阅读更多

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创新疗法!新一代肺栓塞血栓溶解导管

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了解到,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由血栓阻塞肺部动脉引起,这会扰乱血液流动并降低氧气水平。

2025医疗器械展览会|突破性创新:PFA脉冲电场消融技术

2025医疗器械展览会了解到,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全球患者数量超过5000万。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控制心率、抗凝治疗以及导管消融术(如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然而,传统消融技术手术时间长、有肺静脉狭窄、食管损伤等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率较高等问题。

阅读更多

上海医疗器械展|从审批报告解读生物可吸收支架临床研究

上海医疗器械展了解到,生物可吸收支架被誉为“冠脉介入治疗第四次革命”,一直是近年来行业科研攻关的重点项目。该支架的特点在于基体及药物载体涂层均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在植入人体,经过血运重建、支架降解吸收和血管修复三个阶段后,3年左右可被人体吸收,血管弹性舒缩功能恢复,实现血管再造。

2025中国医疗器械博览会|优化内镜手术机器人的夹持力

2025中国医疗器械博览会了解到,优化内镜手术机器人的夹持力。

阅读更多

上海医疗器械展会|介入栓塞治疗用材料和器材研究进展

上海医疗器械展会了解到,在过去半个世纪,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得到了巨大发展。在实时成像设备引导下,可通过导管将栓塞剂和栓塞器材从浅表血管引导到人体深处目标血管,将原本复杂的开放式手术转变为更少并发症的微创手术和更低成本的栓塞治疗[1]。

上海医疗器械展|高分子聚合物瓣膜,人工心脏瓣膜的新时代

上海医疗器械展了解到,人工心脏瓣膜主要为生物瓣和机械瓣,临床应用比例分别为45%和55%。但两种瓣膜都面临瓣膜功能障碍、钙化、高免疫原性和血栓风险等问题,高分子材料的进展为克服机械瓣和生物瓣的主要缺陷开辟了新视野,有望提供一种既具有机械瓣膜的耐用性和持久性,又无需长期抗凝治疗的人工瓣膜。

阅读更多

       
部件
生产制造
质量管理
法规政策
投资并购

中国医疗器械展|盘点介入医学中有哪些植入耗材?

中国医疗器械展了解到,根据《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5号)的内容植入器械为:借助手术全部或者部分进入人体内或腔道(口)中,或者用于替代人体上皮表面或眼表面,并且在手术过程结束后留在人体内30日(含)以上或者被人体吸收的医疗器械。

上海医疗器械展|盘点介入医学中有哪些植入耗材?

根据《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5号)的内容植入器械为:借助手术全部或者部分进入人体内或腔道(口)中,或者用于替代人体上皮表面或眼表面,并且在手术过程结束后留在人体内30日(含)以上或者被人体吸收的医疗器械。

阅读更多

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技术前沿:AR眼镜氮化硅光波导加工工艺

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了解到,超低损耗氮化硅薄膜光波导晶圆加工是一种高精度微纳加工技术,特别适合用于光电子器件如传感器、滤波器和集成光学电路。

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Medtecz谈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使用注意事项

随着 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它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使用可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直观、精确的解剖模型、个性化的医疗器以及定制化的假体等。

阅读更多

上海医疗器械展会|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

上海医疗器械展会了解到,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迅速发展。从影像诊断到手术机器人,再到智能健康管理设备,AI医疗器械正成为医疗智能化的关键驱动力。

上海医疗器械展|【学术分享】血管内特殊球囊审评思考

上海医疗器械展了解到,血管内应用的球囊扩张导管一般由导管管体、球囊、不透射线标记、导管座等结构组成。普通球囊扩张血管时血管壁受力不均,导致血管内膜/ 斑块无序撕裂,用于中、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扩张成功率低而并发症发生率高,用于股浅动脉病变严重夹层(C-F型)发生率达42%、支架补救率达74.2%[1,2]。

阅读更多

               
展会倒计时
0

合作媒体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