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专注于为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服务

2024年9月25-27日 | 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

EN | 中文
   

首页 > 市场情报 > 可穿戴医疗的三大痛点与六大突破要点

可穿戴医疗的三大痛点与六大突破要点

2017-12-01

大家公认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方向在于医学层面的广泛应用,而目前可穿戴设备体验层次浅、连接价值弱、应用范围小,其向医学化发展应注重从六个方面突破。

 随着苹果手表、各种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产品问世,各种可穿戴设备吸引了人们大量的眼光,这些可穿戴设备大大方便了人们生活,满足了人们一部分健身运动等需要,但其也有比较突出的痛点,需要有更多的突破。

大家公认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方向在于医学层面的广泛应用,而目前可穿戴设备体验层次浅、连接价值弱、应用范围小,其向医学化发展应注重从六个方面突破。

可穿戴设备的“三大弱小”痛点

从整体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来看,大量的可穿戴设备功能比较单一、作用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器械设备厂商推出的产品,医学科研机构、医院医生的参与度还比较低,能真正用于医学临床的还比较少,其“浅体验、弱价值、小范围应用”痛点比较明显。

1、体验层次浅

从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功能来看,其大部分功能仍集中在运动测试、健身辅助等方面,部分设备已经具备了血压测试、血脂测试、血糖检测等功能,但多数可穿戴设备的医学应用价值不高,数据不够精确,监测程序不够科学,和疾病监测所需指标匹配不上,这些都决定了大部分的可穿戴设备还只是浅层次感官体验,深层次医学应用还需时日。

2、连接价值弱

可穿戴设备通常功能简单、技术含量不高,复制性强,其持续连接价值有限,数据的连续性、监测的连续性等均受到局限,这些断断续续、间断的数据连接让可穿戴设备医学用途锐减,其数据的真实性也会受到质疑。

3、应用范围小

目前可穿戴设备其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运动、健身等领域,医生医院参与主导的比较少,医学研究上的应用、实际临床上的应用都比较少,应用范围更多是在民用、日常方面,医学层面的应用还待提升。

可穿戴设备医学化发展的“六大突破要点”

国内可穿戴设备处于快速成长期,产品比较多,但同质化比较严重,功能比较单一,要想成为真正的医学级可穿戴设备,需要进行“六大突破”,在患者使用和医学应用层面做出新亮点。

切入点:聚焦突破单病种、单人群、单地域,抢占主社群流量入口及检测入口,快速切入移动医疗生态

医学级可穿戴设备同其它可穿戴设备的区别,在于其可以连接医生、患者和云端等各方主体,将其应用于医学临床,能真正的帮患者减轻病痛,解决疾病问题,同时更便于患者的病理数据收集,便于患者的就近诊疗。

医学级可穿戴设备的重要特征在于其往往有所针对的病种,有核心患者人群,这些人群都有自己的显著病理特征,有自己的诊病诉求,这些非常明显的呈现在各医患交流中、医患社群中,所以,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其应该更加关注针对某类疾病的症状检测、数据收集等,以此更便于医患交流,使医生工作更加高效,同时与国家鼓励的分级诊疗相结合,与区域诊疗服务中心、社区健康网点等展开有效合作。

在强化可穿戴设备快速检测的同时,医学级可穿戴设备更应抢占主要医患社群的流量入口和数据监测入口,强化社群内疾病数据的收集、汇总、整理和分析,强化所获得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医学性和连续性,让数据监测更加科学有效,让医患社群的流量入口更具医学价值,更具商业价值。

战略点:推进云端建设,推进数据汇集、信息共享和云端对接

随着移动医疗平台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必将可以实现与云端互联,各数据可以实现互通共享,各患者可以实现“云端数据集成化”,医生远程即可开立药物、提出诊疗建议等,所以,医用级可穿戴设备厂商可以积极推进云端建设,强化云端集成对接和数据管控。

可穿戴设备的最大好处在于其便于携带、便于连接、便于数据互通,其与APP、医生等结合可以推进患者数据收集传输、信息共享,可以实现患者端、医生端和云端的无缝对接,以此推进远程移动医疗的快速发展。

连接点:连接医生专家,提供专业医学支撑和技术服务,建设专业化医学服务团队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之所以沦为游戏工具、社交工具和玩乐工具,在于其缺乏有效的医学专业资源支持,没有优秀的专业医生介入,可穿戴设备是无法履行医学功能,更无法获得患者的深刻认同,这就需要可穿戴设备更加重视联合医学专家,强化其对可穿戴设备的医学支持、方案设计和技术支持,提升其医学应用价值。

医学级可穿戴设备的重要作用在于其能连接医生、患者等多方医疗主体,推动各方实现共赢;这些重要作用的发挥需要更强大的医生专家团支持,需要更多的医学原理支撑和技术服务支持,专业级医学团队的加入可以让普通的可穿戴设备如虎添翼、更具特色。

亮化点:持续监测身体变化,提升诊断精确度,亮化远程诊断价值

可穿戴设备普遍对患者便捷使用和人性化工业设计都很看重,患者便捷使用旨在创造优秀的患者服务体验,让患者更加高效的使用设备,而人性化的工业设计让设备更具美感和可操作性,二者不可偏废;医学级可穿戴设备在这二者基础之上,更强调专业化的医学支持,对诊断要求更加细致。

纵观国内可穿戴设备,其往往重视外观工业设计,对于医学级应用关注不多,研发团队中的专业医学人员比较少,产品融入的医学理念,所能收集到的可用医学数据,都比较少,这也影响到了患者医学诊断的严谨性、科学性,造成了可穿戴设备的医学应用比较少,这是需要可穿戴设备重点强化的方面。

可穿戴设备需要亮化患者的医学诊断价值,让数据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作用,让医生通过远程诊断即可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将远程诊断和可穿戴设备有机结合起来,其才会有更迅猛的发展。

深入点:深入推进医学类互动体验,力求专业、易用、好反馈

我们对比国内的可穿戴设备就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可穿戴设备厂商大多通过运动数据收集、建立运动排行榜、扩大交友渠道等增加用户的交互性,通过运动类社交提升用户使用黏性,这些层面对于其向医学化发展来说有必要性,但还要强化医学级的互动体验,更加深入的传递可穿戴设备的医学价值。

医学类互动对于医用级可穿戴设备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其需要更加注重医学类的交流,如对饮食的禁忌,对于患者个人运动建议,对于个人用药提醒等,这些互动应该保持医学专业性,便捷易用,可以实现更好反馈。

医学类互动可以将医学内容融入医学的诊断建议,可以作为排行榜等参加评比指标之一,可以在社群中强化医学类内容的传播,这些都可以提升可穿戴设备的医学价值感,提升用户的信任度。

盈利点:创新盈利模式,将设备以硬件成本价销售,服务为先;方案主导,服务变现

从国内可穿戴设备的行业发展来看,大部分可穿戴设备厂商的盈利模式是通过销售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获利,这一相对传统的盈利模式设计使其发展非常缓慢,用户对医学级可穿戴设备的强烈渴望使其拥有众多的“粉丝”,但要想真正成为患者的贴身小伙伴,可穿戴设备厂商还需要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我们不妨学学“小米”的商业模式,将现有的医学级可穿戴设备进行低价或成本价销售,以此扩大医学级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使用率,提升设备的整体市场影响力,同时强化医生的专业化后续服务,为患者制订定制化的医疗服务方案,依靠服务方案赚钱而非靠硬件销售盈利。

我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向医学级发展就要具有相应的医学原理支持、医学服务支持和技术支撑,需要发挥相应的连接作用、诊断价值、数据价值、医学价值和服务价值,深入把握突破的六大要点,必能推动普通可穿戴设备向医用级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

来源: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