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为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服务

2025年9月24-26日 | 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

首页 > 材料 > 2025医疗器械展会 |电生理导管材料构成深度解析

2025医疗器械展会 |电生理导管材料构成深度解析

2025-08-20

射频消融导管尖端电极是将射频能量精准传递到心肌组织的核心部件,其材质直接决定了能量传输效率、消融效果的稳定性、使用寿命以及在体内的安全性。2025医疗器械展会了解到,理想的电极材料应具备以下特征:

  • 优异的导电性能
    ,以减少能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并确保热效应在靶组织均匀分布;
  • 高耐腐蚀性
    ,能够在血液和组织液等复杂电解质环境中长期保持结构与性能稳定;
  • 出色的生物相容性
    ,避免诱发不良的炎症反应、金属离子释放或血栓形成;
  • 充足的机械强度与热稳定性
    ,能承受反复操作中的弯曲、旋转及消融过程中瞬时高温带来的热应力。

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铂铱合金是最为主流的消融电极材料,其次还有纯铂、不锈钢,以及部分新型金属或复合材料的探索性应用。以下按材料类型分述。

铂铱显影环

图片来源:电生理终端的小露

1. 铂铱合金(Platinum-Iridium Alloy)

铂(Pt)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为稳定的贵金属,导电率高,且几乎不与体液发生化学反应,在体内环境中能够长期保持表面和结构的完整性。其生物相容性极佳,不会明显释放有害离子,也极少引起免疫反应或炎症。然而,纯铂金属的硬度和强度偏低,容易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这在反复接触心内膜或跨越瓣膜时尤为明显。

为弥补机械强度的不足,临床上通常将铂与铱(Ir)进行合金化。铱是一种高熔点(约2446℃)、高硬度且同样具有优良耐腐蚀性的稀有金属。当铱的含量控制在 5%~20% 范围时,可以在不显著降低铂的导电性能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整体硬度、弹性模量和热稳定性。铂铱合金的熔点可达到 约1750℃,远高于射频消融过程中电极表面通常出现的 80~95℃ 高温,确保在长时间、高功率工作条件下不会出现熔化、塌陷或微裂纹。

市面流通铂金金条

图片来源:电生理终端的小露

此外,铂铱合金表面致密、光滑,几乎不与血液成分发生黏附反应,有助于降低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的风险。其颜色呈银白色金属光泽,质地均匀,耐磨性能佳,能够在上百次消融释放中保持形态稳定。绝大多数国际主流品牌的射频消融导管(包括强生、雅培、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的尖端电极均采用铂铱合金制成。常见电极直径为 2~3mm,长度 2~4mm,具体规格会根据消融策略(如点状、线状消融)及导管型号调整。

高纯度铱粉

图片来源:电生理终端的小露

2. 纯铂电极(Pure Platinum)

纯铂在导电性能、生物相容性方面与铂铱合金相差无几,并且化学稳定性同样优异。在早期的射频消融导管或部分特殊设计(如某些实验型导管)中,曾直接采用纯铂制造尖端电极。这类电极在高温下不会发生氧化或结构分解,能在消融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热传递能力。

然而,纯铂的硬度不足是其在现代产品中逐渐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机械强度偏低意味着在多次手术或反复接触心内膜时,电极可能出现微变形或磨损,影响消融精度与接触稳定性。因此,纯铂更多出现在一些对机械负荷要求较低的导管中,或作为贵金属涂层应用在其他基底金属表面,而不再单独用作主要结构材料。

图片来源:电生理终端的小露

3. 不锈钢(Stainless Steel)

不锈钢(如304或316L)因成本低、易加工、强度高而在早期被用于部分消融电极的制造。这类材料的抗拉强度高,易于形成精密的电极结构,同时加工性能好,适合批量生产。

但在心脏消融领域,不锈钢存在几个致命缺陷:

  1. 在血液及体液中长期工作时易发生点蚀、缝隙腐蚀;
  2. 表面可能形成氧化膜,显著增加电极与组织间的接触阻抗;
  3. 长期生物相容性较贵金属差,可能释放微量的镍、铬离子,引发局部炎症反应。

因此,尽管不锈钢仍被广泛用于一次性消融针或体外消融装置,但在需要高稳定性与低反应性的心内射频消融导管中几乎已被淘汰。

奥氏体不锈钢304

图片来源:电生理终端的小露

4. 其他金属及合金

  • 铂铑合金(Pt-Rh)
    :铑(Rh)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高硬度,添加少量铑可进一步提升铂的耐磨性与热稳定性。但由于成本极高、加工难度大,仅在部分高端特种导管中试用

                                                                         提纯后的铂铑合金
  • 金(Au)
    :电导率极佳,化学惰性高,但质地极软,不适合作为承受机械负荷的电极基材。目前更多用于镀层,而非整体结构。

                                                              脉冲导管,金电极和铂铱电极对比
                                                              图片来源:电生理终端的小露
  • 钽(Ta)
    :密度大、耐腐蚀性好,且具有良好的X线显影特性。有文献报道利用钽涂层提升电极在体液环境中的稳定性,但其导电性较铂差,限制了在高功率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5. 新型材料的探索

随着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的发展,研究者正尝试使用多种先进功能材料优化消融电极性能。

  • 碳纳米管(CNT)
    :具有超高比表面积、优异的电导率和极高的机械强度,可制成柔性电极或复合涂层,提高电极与组织的接触面积,降低界面阻抗。
  • 石墨烯(Graphene)
    :单层碳原子结构赋予其极低的电阻和高热导率,同时具备一定柔韧性。经表面功能化处理后,可改善与生物组织的相容性,有望实现更高效的能量传输与温度控制。
  • 金属-陶瓷复合材料
    :将高导电金属与生物惰性陶瓷结合,可兼顾导电性与抗腐蚀性,并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尽管这些新材料在实验室阶段展现出优越性能,但在实际临床推广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大规模可控制备、与导管主体的稳定结合、灭菌与长期安全性验证等。因此,目前它们主要停留在研究或动物实验阶段,尚未取代铂铱合金的临床主导地位。

 

<2025医疗器械展会>将于2025年9月24-26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举办。现场汇聚近1000家来自全球近27个国家的优质品牌供应商,为中国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提供产品研发、生产、注册所需的设计及软件服务、原材料、精密部件、自动化制造设备、超精加工技术、合同制造、测试和认证、政策法规和市场咨询服务,展品覆盖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全产业链。预登记已开放,点击提前注册即可免费参观,立省百元门票费,现场注册需付费。

 

文章来源:电生理终端的小露

文章内容仅供知识交流分享使用,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