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为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服务

2025年9月24-26日 | 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

首页 > 技术新知 > 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 |药物涂层球囊(DCB)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 |药物涂层球囊(DCB)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25-09-04

图片来源:公子谈心

 

引言

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 了解到,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作为一种“无植入物”介入策略,近年来在冠状动脉疾病(CAD)治疗中展现出广阔前景。DCB通过球囊表面携带的抗增殖药物(如紫杉醇或西罗莫司)在短时间内释放至血管壁,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从而降低再狭窄风险。

图片来源:公子谈心

 

DCB的作用机制与药物选择

DCB通过快速交换半顺应性球囊将药物输送至血管壁,其载体(如碘普罗胺或尿素)有助于药物粘附和持久释放。

图片来源:公子谈心

目前主要药物为:

  • 紫杉醇:高度脂溶性,快速吸收,长效抑制细胞分裂,具有晚期管腔重塑效应。

  • 西罗莫司:抗增殖兼抗炎,作用机制为抑制mTOR通路,但组织转移率和滞留时间较差

 

图片来源:公子谈心

两者在临床和造影结果上总体相当,但无“类效应”,不同DCB产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差异。

 

主要临床应用场景

1. 支架内再狭窄(ISR)

DCB已成为治疗ISR的重要选择,尤其是金属裸支架(BMS)再狭窄。多项RCT(如AGENT IDE、PEPCAD系列)显示,DCB在ISR治疗中优于普通球囊(POBA),与药物洗脱支架(DES)相比,在BMS-ISR中效果相当,在DES-ISR中略逊于再次DES植入。

推荐策略

  • BMS-ISR:DCB与DES效果相当

  • DES-ISR:优先选择再次DES植入(2024 ESC指南推荐,I类A级)

2. 原发冠状动脉病变(De Novo Lesions)

小血管病变(直径 < 3.0 mm)

  • BELLO、RESTORE SVD等研究显示DCB在晚期管腔丢失(LLL)和临床结局上不劣于甚至优于DES。

  • 尤其适用于高出血风险或需缩短双抗治疗(DAPT)的患者。

大血管病变(直径 ≥ 3.0 mm)

  • DEBUT、REVELATION等研究表明DCB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高出血风险患者中具有潜力。

  • 尽管存在冠状动脉夹层风险,但多数为局限性,无需补救性支架植入。

3. 分叉病变

DCB可用于边支处理,避免多层支架植入,降低再狭窄和血栓风险。研究如PEPCAD-BIF、BABILON显示DCB在边支处理中优于POBA,但与DES相比仍有争议。

4. 弥漫长病变

DCB单独或与DES联合使用(杂交策略)可减少支架总长度和数量,降低长期支架相关并发症风险。

 

特殊人群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PEPCAD-NSTEMI和REVELATION研究显示,在选择性NSTEMI和STEMI患者中,DCB与DES在短期和中期结局上无显著差异,但仍需谨慎用于血栓负荷高的病变。

高出血风险(HBR)患者

DCB允许缩短DAPT时间(可短至1个月),DEBUT研究显示其在此类人群中优于BMS。

糖尿病患者

DCB在糖尿病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血管修复和再狭窄控制能力,是潜在的优势策略。

 

操作要点与 lesion preparation

成功应用DCB的关键在于充分的病变准备:

  1. 腔内影像指导(OCT/IVUS):评估病变长度、钙化程度、最小管腔直径。

  2. 钙化处理:必要时使用旋磨、切割球囊、冲击波球囊(IVL)等。

  3. 球囊选择与扩张:球囊/血管比建议0.8–1.0,扩张时间≥60秒,压力为命名压。

 

结论

DCB作为一种“无植入”介入策略,在ISR、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高出血风险及糖尿病患者中显示出显著优势。尽管在DES-ISR和大血管原发病变中仍需更多证据支持,其灵活性和安全性已使其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2025上海医疗器械展 >将于2025年9月24-26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举办。现场汇聚近1000家来自全球近27个国家的优质品牌供应商,为中国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提供产品研发、生产、注册所需的设计及软件服务、原材料、精密部件、自动化制造设备、超精加工技术、合同制造、测试和认证、政策法规和市场咨询服务,展品覆盖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全产业链。预登记已开放,点击提前注册即可免费参观,立省百元门票费,现场注册需付费。

 

文章来源:公子谈心

文章内容仅供知识交流分享使用,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X